作者(中)
張錦華
中文摘要
本文從多元文化主義觀(multiculturalism)點探討我國廣播政策的缺失,並提出尊重多元文化的廣播政策建議。多元文化主義是在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族群衝突與新與社會運動的抗爭中逐漸成熟的觀點,弱勢團體認為他們被「普同標準規範」所壓抑,例如婦女、同性戀團體、少數(或弱勢)民族等抗議社會對他們的貶抑或排斥,要求公共領域中應尊重並維護他們的文化差異,並維護其團團體認同與生活尊嚴。
本研究將我國廣播政策的演進分為四個時期:1.放任期:光復初年到1950年代,2.1960&1970年代:國語優先時期,3.1980年代:個案獎助時期,與4.頻道開放:1990年代至今。本研究指出,台灣廣播政策長期以來均強調「國語」政策,近年來雖已逐漸發展地區化與多元化的媒體政策,但並無積極而系統之多元文化的政策與做法,少數族群文化及語言受到明顯的壓抑和貶抑,流失情形已十分嚴重,因此本文最後即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檢討台灣廣播政策的發展,並提出面向21世紀,應如何設計多元文化的廣播政策。
本論文將先從「多元文化主義」觀念切入,批評自由主義「多元化」理念之不足;並強調少數族群文化權益維護的重要性與應有之政策理念。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之下,本論文檢討我國廣播政策的缺失,除了歷史回顧之外,本論文並針對自民國八十二年起所實施之廣播頻道開放政策,特別是其中關於少數族群的頻道權益問題,加以深入討論,尤其是對地下電台與客家電台的抗爭經過與政策轉變做了詳細的說明;最後,本論文並提出多元文化主義觀點的廣播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