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擬武俠電影之類型分析指標

作者(中)

賴玉釵

關鍵字(中)

武俠電影、視覺公式、敘事模式、影像語言、類型分析

中文摘要

本研究試著解析,武俠電影擁有哪些特質、可與其它類型做出區辨;再從這些特質裡,擬出武俠電影之類型分析指標。如韓子所云,「俠」以「武」「犯禁」,武力和犯禁變成俠敘事裡的重要元素。若從「武」的觀點延伸,可發現俠的武打招式、武學造詣、慣用武器等特性。結合「犯禁」概念,可知影人以「平不平」、「報恩仇」、「立功名」與「民族大義」,為俠的犯法動機做出解釋,並推演出一套近乎公式的行俠模式。在「犯禁」的基礎上,「江湖」的「與朝廷相對」意涵,也為犯禁行動做出合理解釋,近一步延伸出「江湖」─專供俠士行走的場域。

從俠之組成構面著手,可延伸至類型分析指標的慣用動作 (action)、武器(objects)、地域與佈景(location & settings,構塑江湖的面向)、行俠動機與模式(theme & framework)。而武俠電影的明星(stars)、古裝(costumes),則詮釋了俠客造型;武打聲效(voice & music)可加強武打的氛圍;光線(light)則標明俠客所在的時刻與地理特性,也為江湖做更進一步詮釋。常見對白(conversations)顯示了俠客心理活動、與他人互動情況。至於視角(camera lenses)、移鏡(camera movements)、鏡頭遠近(camera shot)則提供整合視覺符碼的機制,讓導演清楚的「框現」何者為俠,以不同的角度、構圖方式,引導觀眾對俠形象之構塑、乃至武俠片的認知,亦是辨識武俠片型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