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收看綜藝節目與其道德判斷之相關性

作者(中)

方鳳琪、陳燕秋、徐偉倫

關鍵字(中)

台灣青少年、綜藝節目、道德判斷

中文摘要

在過去這段時間當中,關於綜藝節目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在青少年的收視的各類型電視節目類型之中,綜藝節目類已遠超過戲劇類與新聞類,成為青少年的最愛;但於此同時,社會中的衛道人士、學者菁英也不斷對於充斥著「煽色腥」內容的綜藝節目加以撻伐。因此,青少年在以綜藝節目為主要之休閒娛樂消遣時,所遭受的,卻是低級、俗媚、偏離主流社會價值的呈現與灌輸。在此,不免慮及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之下,對於閱聽人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本研究便以實證的方法,研究青少年觀看電視綜藝節目的行為對於其道德判斷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試圖由「電視涵化理論」與「社會學習理論」,來探究青少年道德價值學習與判斷的過程,再以 Kohlberg 關於道德判斷發展的觀點,採用量化的問卷設計,找出青少年觀看電視綜藝節目的行為與其道德判斷程度之間的關連。發現的結果有如下幾點:
1.青少年收視電視綜藝節目時數愈長者,其道德判斷能力愈低。
2.青少年喜歡電視綜藝節目中整人單元者,其道德判斷能力較低。
3.青少年喜歡電視綜藝節目中資訊單元者,其道德判斷能力較高。
4.青少年認同電視綜藝節目的程度愈高者,則同儕之間的模仿討論程度也愈高。
5.國一學生比高一學生,有較長的收看電視綜藝節目時間。
6.高一學生比國一學生,有較高的道德成熟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