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
鍾起惠、彭芸
關鍵字(中)
節目品質、電視評鑑、電視戲劇節目
中文摘要
九十年代之後政府在新科技的驅動下,鬆綁過去對廣電媒介資源較為嚴厲的控制。然而針對廣電節目表現與經營生存之間的牽動關係,卻也成為廣電節目製作爭辯的中心議題。此乃許多傳播學者在討論廣電節目品質時,仍堅信廣電媒介涉及公共資源,因此負有社會付託與責任。而針對廣電節目的評鑑,正是檢視廣電媒介遵循公共付託與承諾的判準(McQuail,1992;Raboy, 1992;Albers,1996;關尚仁,民83)。
商業化與新媒介(例如有線電視與衛星是九十年代衝擊廣電媒介的二大力量。也是這一股力量使得傳統廣電媒介的公共服務價值開始向商業力量傾斜,這其中表現最為明顯地即是節目品質。本研究特從品質觀點檢視台灣目前的戲劇節目表現,研究目的有三:(一)影響商業電視台戲劇節目品質的背景因素、(二)建構戲劇節目品質類目及(三)從專業節目製作者與觀眾等二面向檢視戲劇節目(特以八點檔連續劇為分析重點)之品質表現。
研究方法採用專家(菁英深度訪談)與觀眾等二個角度的評鑑,以及質量兼具的研究資料,來彰顯品質評鑑的特色。研究發現目前商業電視台戲劇節目之產製價值受到商業競爭(收視率)的影響,為了維持八點檔連續劇的競爭態勢,多數劇本是在「邊拍邊播」的情形下產製出來,致令合理的製作時間或成本均大幅縮水,自然影響品質表現。研究建議商業電視台的節目表現(意即服務品質)應被列為換照條件之要求,以為實踐社會與文化價值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