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
朱全斌
中文摘要
本論文是屬於一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綜合性研究的一部份,除去在此呈現的觀眾分析外,該研究還包括媒體組織以及訊息結構分析等兩個子題。觀眾研究要探討的主題包括「頻道的增加是否會對觀眾的觀賞態度以及行為產生影響?」、「觀眾對於不同電視新聞頻道的接受度為何?」以及「不同電視新聞頻道在政治訊息的製播上有何偏向?」等。
調查工作共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將近五百份的街頭問卷訪問,以及和十八位受訪者進行的實地觀察訪問。主要企圖在於接合量化以及質化的分析方法,模擬真實觀眾的角度,除了對觀眾接觸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的行為作一概括性的瞭解外,也在自然的觀賞環境中,將與觀賞活動相關之環境及文化背景因素納入分析。
研究依據觀眾在觀賞行為以及觀賞態度上的差異將觀眾做了兩種分類:第一種是「專注度」,這是由他們在觀賞時的跳台頻率來決定的。第二種是反應的「主動性」,也就是受訪者在觀賞時與他人互動,或急於表達意見的程度。研究發現專注程度愈高,也就是跳台愈「少的受訪者,對頻道擁有較高的忠誠度,也因而較能清楚說明收視某頻道的原因。而專注程度愈低,也就是愈常跳台的受訪者,由於並不對任何一個頻道忠誠,因而較傾向於用一種「逛街」的心態來進行頻道消費,所注意到的也多半是與「形式」而非「内容」相關的部分。
另外,研究也發現,在觀賞時多半保持沉默的「被動型」受訪者在新聞頻道的選擇上,往往也以三台為主;而樂於溝通的「互動」受訪者則特別重視所選擇頻道之客觀性;至於喜歡發言的「意見型」受訪者則傾向於表達反對、批評性的意見。
至於在觀眾接收分析方面,研究則發現各新聞頻道在接觸度、熟悉度以及信任度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觀眾看那一台與他是否喜歡其内容或接受其立場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而諸如習慣、娛樂性、主播魅力這些因素對許多人而言反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