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
王婷玉
中文摘要
自從民國82年立法院通過有線電視法以來,台灣有線電視業者紛紛依法完成登記,收視訂戶數同時急速成長(賴不遠,中時晚報,民國82.9.30)。在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已從83年四成多(不及美國的62%)提高到超越美國,而達到目前約80%左右(劉幼琍,民83;聯亞收視率調查公司電視媒體報告,民86)。據歐美學者研究發現 (Webster & Phalen, 1997),有線電視、錄放影機以及收視率調查的新技術「個人收視記錄器調查法」(peoplemeter)愈來愈普及,重複收視無線電視節目之水準則隨之下降。所謂「重複收視」乃指「觀眾隔天或隔週繼續觀看同一節目之頻繁程度」。此現象乃為閱聽人涉入感與忠誠度之指標之一。
為了區分衛星有線電視等科技應用之長足發展、「窄播」有線(衛星)VS.「廣播」的無線或有線(衛星)電視之頻道特性、以及新測量科技各自對重複收視率帶來的衝擊,本論文首先整理比較在英美以不同測量技術得到1971-88年期間的重複收視率;其次,把重複收視率此累積性暴露指標之一,放回「大眾閱聽人行為模式」來檢視,以釐清此指標如何受到結構與個人因素之影響;接著,經由綜合整理相關文獻,擴展「大眾閱聽人行為模式」,歸納出「決定重複收視之因素整合模式」;最後,比較四種收視率測量技術之應用程序、問題、以及所得資料特性,並綜觀前面整合而得的決定因素模式,來設計用以研究分析多頻道電子媒體環境裡閱聽人的忠誠度之架構。